安德烈亚斯-阿肯巴赫可以说是19世纪的绘画奇才,他12岁就在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其中还有威廉-冯-沙朵。他很早就通过广泛的游历荷兰、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意大利和法国来提升自己的才华。他一生所画的千余幅画作,主要是要分配到山水畫。他喜欢的主题是大尺寸的海景。 在1837年的画作《挪威海岸的海上风暴》中,大自然的力量以狂暴的力量咆哮着。前景的喀斯特岩处,数米高的海浪在风暴中破浪而来,有可能将一艘船撕成深渊。阿肯巴赫用浓郁的蓝色画出了这幅大尺幅的海子。
站在法兰克福Städelmuseum的这幅作品前,观众几乎看到自己暴露在狂野、威胁的海浪面前,这些海浪用尽全力撞击着岩石。他可能会焦急地问自己,这艘船的船头很快就会垂直升出水面,它是否能经受住这种暴力,或者它的沉没是否不可避免。
安德烈亚斯-阿肯巴赫凭借其对细节的敏锐洞察力和对令人印象深刻的风景的逼真再现,被认为是德国現實主義的创始人。 他的作品受到政界和社会上的大人物的高度尊重,这位画家以彻头彻尾的王子标准被葬在杜塞尔多夫。
安德烈亚斯-阿肯巴赫可以说是19世纪的绘画奇才,他12岁就在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其中还有威廉-冯-沙朵。他很早就通过广泛的游历荷兰、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意大利和法国来提升自己的才华。他一生所画的千余幅画作,主要是要分配到山水畫。他喜欢的主题是大尺寸的海景。 在1837年的画作《挪威海岸的海上风暴》中,大自然的力量以狂暴的力量咆哮着。前景的喀斯特岩处,数米高的海浪在风暴中破浪而来,有可能将一艘船撕成深渊。阿肯巴赫用浓郁的蓝色画出了这幅大尺幅的海子。
站在法兰克福Städelmuseum的这幅作品前,观众几乎看到自己暴露在狂野、威胁的海浪面前,这些海浪用尽全力撞击着岩石。他可能会焦急地问自己,这艘船的船头很快就会垂直升出水面,它是否能经受住这种暴力,或者它的沉没是否不可避免。
安德烈亚斯-阿肯巴赫凭借其对细节的敏锐洞察力和对令人印象深刻的风景的逼真再现,被认为是德国現實主義的创始人。 他的作品受到政界和社会上的大人物的高度尊重,这位画家以彻头彻尾的王子标准被葬在杜塞尔多夫。
页 1 / 1